【病理學 高歇氏症(Gaucher’s disesase)】
高歇氏症(Gaucher’s disesase)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,由沒有症狀但帶有隱性基因的雙親遺傳而來,致病原因是由於體內葡萄糖腦苷脂酶失去活性,導致醣脂類大分子的新陳代謝無法順利進行,囤積在患者骨髓細胞及神經系統,其明顯的病徵如下:
1.患者食慾減退、肚子膨脹、肝脾腫大。
2.運動協調功能失靈、四肢瘦小,骨骼變形、容易骨折。
其他重要病徵如:頸部向後伸張、吞嚥困難、發展遲緩、吸入性肺炎、痙攣,甚至貧血、出血及智能障礙。
臨床上有三種亞型,
第一型屬非神經元病變型,其患者醣脂類堆積過程不波及中樞神經,患者智能及運動協調功能不受影響,但會有肝脾腫大、血小板缺乏、貧血、出血傾向
第二型又稱急性神經元病變型,約3至6個月即出現症狀,通常在2歲前夭折;
第三型為慢性神經元病變型或青年型,發病較遲,初發症狀為脾臟腫大及肌痙攣性抽筋,患者智能漸退化、失去運動能力。
目前高雪氏症的治療,除骨髓移植外,僅第一型患者可以使用「酵素取代療法」,利用基因工程合成出來的葡萄糖腦苷脂酶(Cerezyme)來治療,目前藥物已列為衛生署公告罕見疾病藥物,並獲得健保給付;第二、三型尚無有效療法。不過,高雪氏症已完成人體第一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定序,目前國內已有幾家醫學中心能做基因檢測,藉由分子生物學的方法,及透過產前遺傳檢查,避免家族中遺傳疾病的再發。